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admin 54 2024-02-15 00:09:36

  读了一本书,觉得有句话说的很对:如果想要读懂一本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使别人能够听懂我所讲的,能够从我所说的内容中有所收获,明白我所表明的意思。

  所以突发奇想,想在2020年的到来之际,接触一个全新的领悟———写书评,推荐好书但,与他人分享。

  不过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所以想找各位帮忙:做一名领路人,带我入门。

  对此,万分感谢各位,请各位知友指点教导。再次拜谢!

  泻药~

  推荐一篇文章,国立东华大学的蒋竹山老师的《如何撰写一篇评论性学术书评?》一、前言 前几年网络上曾有过一些笔战,究竟该不该让研究生写书评,我的看法是正面的,重点不在该不该写,而是怎么教他们如何去写学术性的书评。以往我常让修课学生写书评,写一篇历史专书的书评,但这几年变少了。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写一个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问题,更何况要求他们去写一篇带有评论性质的书评。或许我们太过相信同学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或去评论一本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些学生真的清楚知道该怎么写一篇书评了吗?我颇存疑。经过长期批改作业的经验,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撰写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 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读书心得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较少逐字批改,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文章所犯的错误不易察觉。就我来看,评论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将书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摘要,而是要针对一本书撰写评论。事实上,书评者不仅要报告全书内容;而且提出对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的看法。简单来说,书评者的评论最好谨守两个原则:首先是告诉读者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提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下我综合了学界对该如何撰写书评的一些看法,归纳出几项要点,希望能对想要写一篇评论性书评的学生有所帮助。二、书评写作原则 (1)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台湾每年出版三万多种书,有相当多的好书,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的书最好舍弃,多挑好书来写。 (2)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分析和评价。 (3)书评的叙述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 (4)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的基本背景有所了解。这几年网络书店的新书资料卡写得都相当详细,有作者简介、作者的相关著作、导论的摘要及学者的推荐语。所以导读很重要,可以很快掌握一本书的精华。象是王笛的《街头文化》的导读就很精彩,将各种写书的基本功都在这一章完全呈现,从视野到史料都做了描述。 (5)注意标题及副标题。透过这些标题可了解作者如何构建全书内容。 (6)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目的及研究方法。 (尤其是研究方法,很多人不知道研究方法是什么,基本上就是这位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视角去探讨问题,是社会史、文化史、性别史,或者是全球史的。) (7)对作者要有初步了解,需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学术脉络。通常可以透过网络搜寻这位作者的单位,上头常会有许多过往的出版讯息。 (8)你的「介绍」应当包括对这本书的概述,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以及你对本书的一般性「评断」。对全书的摘要不要超过书评全文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中文的书评在4500字左右 (例如《新史学》的征稿标准)。 (9)在写作书评时,不应只提到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还要告诉你的读者为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10)只说「这本书是有趣的」是不够的,你必须解释「这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11)作为一位批判性的读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动的,你应当提出读后对此书的一些疑问以及回应。 (12)要去理解作者提出什么问题?以往的处理方式是什么?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以何种方法讨论这本书的核心课题?作者的讨论问题有何不足之处? (13)你对作者的论点有何异议?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及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他历史著作有何不同? (14)除非你已经是一位经验老到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书评者,否则一开始时最好不要去找相关书评来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三、书评的架构 有关书评的架构,通常可概分为三部分,初学者可以此为规范,熟悉此道之后则可以任意变换架构及段落。 (1)导论:在这部份,书评者必须说明作者的背景及过去所有著作。透过这一段文句,阅读者将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印象。以我自己评论卜正民《维梅尔的帽子》为例,我是这么写的:“Timothy Brook(卜正民)是一位相当会说故事的史家,功力与美国著名中国史学者Jonathan D. Spence(史景迁)不相上下,但两者相较, Brook 的著作更具有全球史的视野。有人说只要给 Spence 一本电话簿,他可以从第一个人编故事到最后一个人,此话虽有些夸张,但正凸显他的叙事功力。其实, Brook 铺陈故事的功力不输史景迁,他擅长将看似不相干且极为复杂的历史图像编织成一张清晰的历史网络,凡看过 Vermeer’s Hat 的人,应当都会对他所描绘的十七世纪的全球贸易图像感到折服。” (2)书评的主体:在这一部份,不是去摘要整本书,而是透过下文三「如何设计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对整本书提供重点式的摘要。如果讨论的是英文书,这部分的摘要对读者而言就很重要;若是评中文书,各章摘要可再简略。其次,评论者可将书评的焦点放在二至三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与研究取向。你应当列举作者在史料的运用上的优缺点、论证的特色与文字能力。象是我对《维梅尔的帽子》的评论,提到该书的取向有物质文化与全球史特色,“第二个走向是全球史的研究取向。全球史的概念是近来史学的重要走向之一。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美国新清史著名史家 Pamela Kyle Crossley (柯娇燕)的新着《书写大历史》( What is Global History , 2008) ,这本书是了解当前史学界的全球史写作趋势相当重要的一本入门书。此外,读者也可以透过以下四本着作了解全球史的写作特色。第一本是世界史的重量级人物 William H. McNeill 和他那有接班态势却以环境史擅长的儿子 J. R. McNeill 合著的《文明之网》( The Human Web: A Bird’s Eye View of World History )。虽然有人说老 McNeill 此人的史学功力已大不如前,但我们觉得此书的部分篇章仍有可观之处,例如第六章的「编织全球网络:1450-1800」就是我们理解《维梅尔的帽子》时的重要参考文章。第二本是美国加州学派重要学者 Kenneth Pomeranz (彭慕兰)及同校拉丁美洲学者 Steven Topik 合著的 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Society, Culture, and the World Economic, 1400 to the Present (2006) ,这本书的数十篇文章原是这两位作者替 World Trade Magazine 中专栏所写的短文,经修改后集结成书,目前已出第二版。这本书从新的经济角度探讨世界史,运笔生动活泼,毫无经济史学报中一堆硬梆梆的统计数字,读完会让人直呼原来贸易史也这么有趣。……在今日全球化的趋势下,Vermeer’s Hat 这本书有三层意义,一是从中国来看十七世纪的世界史;其次是十七世纪开始,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巨大隔阂首度开始消弭;第三是全球化的概念不仅是当代才有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将视野往前推到十七世纪全球化的初期,两者的差别仅在于规模而已。” (3)结论部分:书评者的焦点则对本书做最后的总结。你可以将此书延伸至较大的学术脉络,探讨这书与其他主题的关联。例如我对《维梅尔的帽子》的总结如下:「英国史家 Peter Burke 曾在 What is Cultural History 提到,未来史学研究的趋势之一是「文化接触」,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接受与移转;边缘对中心的影响;以及从边缘重思世界史。某种意义上,Brook 处理的也是文化接触的课题,但仍属于表面层次的探讨,对于更细致的研究,则有待日后学界对个案研究的积累。Vermeer’s Hat 然不是一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著作,但它所提供的物质文化与全球史的研究取向,绝对会是未来中国史及世界史学界中相当具有指标性的一本着作。」 四、如何设计问题 以下的问题设计提供书评者在提出问题时参考。你无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在书评中设计至少一至两个是必要的。这些问题并无前后关系,所以无须一整个段落就只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再以另外一段回答另一个问题。 (1)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必须告诉读者,你所想的以及如何进行评断。当你拿起这本书以及阅读前言时,你期待从中获得什么?这本书与你的期待相符到何种程度?你期望能对作者有何反馈呢?最后要进一步陈述你对本书的回应。 (2)确认作者的论题,并以你自己的语言予以诠释。这些论题是如何清楚地陈述以及是在何种脉络下陈述,之后的发展又是如何?这些论题被证明到什么程度及如何有效?书评者应适当地引用书中的例句去进一步阐述你的回应。如果本书遗漏了某些论点或观点的话,你认为应当如何才好? (3)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的站得住脚或能够自圆其说吗?书中有能让你强烈反应的段落或句子吗?有哪些字或句子?你的回应是什么? (4)你觉得作者所提出、解释及支持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些论点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对你而言,哪些是去浓缩或重组作者所提出及争辩之方案的最有效方式? (5)作者的研究取向(approach)是什么?确认作者为书中的研究取向及写作所做的假设。例如,哪些是作者希望读者所拥有的较为重要的知识。 (6)作者的讨论的时代断限是什么?涵盖哪些空间区域? (7)作者运用了哪些历史研究方法?社会史、知识史、文化史、思想史或者经济史等等。 (8)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资料?正史、档案、方志、文集、笔记、医书、报纸、日记、地方文书等等。 (9)阅读此书后,你具有哪些新的视野?如果有,那是为什么? (10)你认为作者的说法是允当的吗?其诠释有根据吗? (11)你对作者的评论是什么? (12)你的推荐是什么?读过此书,你有何收获?如果你对此书有负面的看法,请告诉读者你为何不喜欢这本书。 (13)这本书有哪些缺点?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五、结论 在这个数位时代,多看看书评、研究讨论与笔谈文章是快速取得学术讯息的重要途径。我的习惯是常常翻阅几个重要学术期刊,象是《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亚洲历史学报》(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及日文的《史学杂志》(这杂志每年的五月号会出专刊,专门介绍日本史学界的成果)。除了这些刊物外,研究生们也可以透过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学习怎么写出论述型的研究讨论。此外,数位时代的网络书评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象是近一两年网络很红的网站「说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书评网站。最后一点供研究生们参考,除了以上的建议供参考外,就是多看看一些史家的书评怎么写就对了。

  虽然文章名为写“学术书评”,其实各类书评大多可以通用。我很久之前也常常为写书评而困扰,特别是大学时有门课,作业就是选三本相似性著作来作书评,要求1.5W字,总之就是很难,看了这篇文章后算是有所收获。

  但书评想写好还是很难的,因为既然要评价,那么对应同一领域范围内的研究应该是有相当的了解,这样评论才会有深度,对于其优点与缺点才能有的放矢。故写一篇书评,往往就得参考一堆的文献资料,而若只就本书谈本书,则难逃窠臼,价值意义其实不大。

  另:推荐此回答中荣新江老师的部分~

  如何写出好的书评? - 菤葹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50866/answer/26355630

  建议多听听梁文道以前的《开卷八分钟》(或看它的纸质版《我读》系列),每一期都是一篇书评(非学术性)的范本。结构大致分三个部分:

  第一,引子。让读者对书评产生兴趣,比如用一则文坛八卦引出一位作者再引出新书,用作者在写作中发生的趣事、付出的努力等引出这本书,等等...

  第二,内容介绍。很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内容等。比简单的内容介绍更关键的是要告诉读者这本书的“位置”,比如在这位作家的所有著作里处于什么水平,跟其他作品有何联系,跟同时代作者群的作品有何联系、区别,从而点出这本书的总体价值,即读者为什么要去读这本书。这里就可以反映出你个人读书的积累,看得出一篇书评的底色。

  第三,展示亮点。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让读者读了你的书评,很可能就不需要再去读原书了。读完书之后要想想自己记住了什么,或者在读的时候就要夹好笔记纸条,从而准确地找到这本书的亮点是什么,比如核心观点、核心的剧情、最打动人的剧情(例如《百年孤独》里蕾梅黛丝飞走的那段、《巨流河》里张大飞的诀别信、《繁花》蓓蒂变成金鱼.....),用这个亮点去带出这本书的具体价值,如对人性的揭示、写作风格、带给人的启示等等。另外,在书评中应当融入一句或几句原文摘抄。

  从引起读者兴趣,到让读者有所收获,我觉得这就是一篇好书评(非学术性)了。

  至于学术性书评,我觉得“好”主要体现在“批评”。格式不必拘泥,由于面对的是更专业的阅读群体,观点要有理有据、言简意赅。一方面需要点出这本书在学术史中的价值(做了前人哪些未做之事),另一方面更要指出书的错误、遗漏等缺点。它不仅是给专业读者看,也是要给作者看的。

  谢谢涂涂邀请。现在写书评、拆书都是有固定模板的。照着模板套,成型很快,阅读量也很好。它还有个优势,就是即便书没怎么翻过,也可以写。

  我个人不太推崇这种。真心喜欢一本书,要么是学习,要么是享受,那么写书评也是为了把读书过程中和作者的交流成果记录下来。首先自己就是第一读者。不太厚道地讲,就我而言,自己是最重要的读者。所以重点考虑我的感受,他人看不看懂,喜不喜欢,不太重要。

  出于这样一种心情,我写书评时是想自己比较多,考虑别人感受和接受会比较少。我在公众号上发起了一个500份阅读计划的活动,搞了有一两年了,才进行三十多本。很多自己喜欢的书都还没写。这些书评虽然没有系统收拢,归置目录,但是我仍旧会不嫌麻烦地时不时翻出来看。

  写书评不见得要总结书的主旨,或者介绍这本书、这本书作者。如果目的是为了学习和交流,那么应该认识到这是个兴发的过程。

  赋比兴的兴,

  就是说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突然就来劲了,写那么几段。前后文不见得有严密的起承转合,要在言简意赅。乘兴而来,尽兴而止。

  我写书评的对象,不少是我重读过很多遍的书。比如说庄子。现在庄子随便选取一截,拿个话头就足够我写一篇长文了。自己没事儿也经常写,有公开也有不公开的。如果说要我写一个推介性的书评,讲庄子姓甚名谁,这书都说了啥,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反而觉得拘谨,这打第一步就已经非常不庄子了,我也不太愿意写。

  如果能做到兴发。有感而发,言之成文。那么即便你不能把这本书很好地推荐给别人,你留下来的思想记录,也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书评需要有一些掌控感。

  不能只会说,卧槽这太漂亮了,言语无法表达我的激动,“难以名状”,或者说一些类似“完成度很高”、“作者的业内地位多牛叉”、“教科书级的”、“殿堂级的”、“呈现了一种什么什么思想”这样的空话。别糊弄自己。不要装。学习不能偷懒。这个反刍的过程更不要偷懒。

  要对自己的表达有自信。你要能感受到,你就能写到。

  当你有所感受的时候,请相信自己可以把这种感受形诸于文字,而不是陈词。

  你得搞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看法,搞明白自己究竟明白啥了,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要似是而非或者人云亦云。你可以去参考别人的观点,比如某某人的某某作品是什么流派,什么主义,这个流派或者主义的特点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时代性。这些东西你可以看,但它不是最终性的结论。一个外行人会觉得相似的东西有很多共性,但是只有行家里手能够看到其中的细微差异。如果是只满足于别人提供的共性描述,就很难产生自己的东西,最后就成了盲从,屈从。

  还以庄子为例,普通读者会把庄子和老子都列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会去陈说他们在无为、自然方面的一致性。但如果仔细阅读庄子和道德经,你会发现两本书从学说主张到文辞风格都有显著的差别。甚至单看文本内部,《道德经》全文整体感非常强,风格非常统一,而《庄子》不同篇章的文风都有很大差别,观点和主张更是有很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当你对阅读有了掌控,对阅读过程有了一种内在觉知后,把它写出来就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我自己写东西的过程,更像是一种速记和抢救,打字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最终写下来的是少部分,甚至未必是核心部分。我更愿意直接和朋友口头交流,他们也反映,同一个话题,我说的会比写的更有吸引力。

  在读过麦克卢汉之后,我对口头表达更加迷信。

  其三,其实中国是个阅读经验异常丰富的国家,可以多去看看别人写的笔记。

  其它自古以来我闹不清,但是中国的学术共同体确实称得上是自古以来的。从古到今,这些学人留下了很多非常具有可读性的读书笔记,你可以找出来看,看别人怎么写,尤其是看别人怎么读的。自己也可以跟着长长经验——当然,更是长长见闻。

  我推荐几本自己觉得非常不错的,这方面的书籍。写法上多数是有感而发,下笔成文。用《庄子》的说法,叫卮言。这个说法非常美妙,卮是酒器,言语像酒从酒器里倾泻而出一样,无心为文,不工而巧,言说像静默一样美妙、适宜: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下面推荐书。

  1.容斋随笔

  大名鼎鼎的容斋随笔,很笔记很闲适,看了陶冶心情又长见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老人家晚年很喜欢的一本书,据说也是他生前看的最后一本书。

  2.读通鉴论

  这是王船山读通鉴的读书笔记。

  船山先生讲究治实学,要学以致用,史学就是那会儿最大的实学,放到今天,我们也应该多读读历史。

  如果对资治通鉴感兴趣,尤其推荐读通鉴论。

  3.知堂书话

  周作人的知堂书话。书话就是书评,周作人的书话,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今天再看,仍旧很有意思,很有味道。

  篇幅很短,范围很广,趣味很足,书品很高。单纯看读书的话,周作人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他曾经写过一首自寿诗,起首两句是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很有味道。

  本来想录一段知堂书话里的文字,可惜网上找不到合适的,对着书本打又太费手,你们自己去找吧。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作者:爱啃骨头的猫咪(来自豆瓣)

  首先往下看之前,请正确看待这个“套路”。写书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我在这写出这个“套路”,是想给“看完一本书没什么感想、想写点东西却不知道怎么下笔”的这些人提供一点思路。不是谁天生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阅读、写作都需要一些技巧。

  下面总结的这些“套路”是我这两年写书评的时候总结的一些“歪门邪道”的方法。很多时候最难的就是开始,很多人想写,但盯着空白文档一个字都敲不上去,因为不知道从哪开始说,不知道写什么。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满脑子的想法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如果你想开始练习写一些书评,却不知道第一行字写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试试我总结的这几个方法。

  这几种方法不是完全独立分开的,里面提到的书,也不一定要用我给出的方法去写。书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你的文字掌控力和逻辑能让你最后的稿子呈现什么样。

  这种写书评的方法,就如同写一些读后感一样。介绍一下作者的背景,书中主要讲的内容、情节,最后写一下自己看完之后的一些想法,随意性较大。比较适合按照这种套路写书评的书籍,小说、散文最为合适。

  比如我之前写的《1918年之疫》《长安客》《杀破狼》《重启之极海听雷》《原来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他们的世界》《悟空传》《海边的卡夫卡》

  都是按照这种套路写的。

  先用一段比较简练的文字,概括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挑出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总结;然后介绍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有过哪些经历和成就,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是什么,注意,作者介绍可以插嵌在书中顺带提到一两句,但如果是历史背景比较厚重的,需要着重强调一些;最后,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的感想,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启发,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贯彻全文的最重要的核心。

  很多小说,并不会直接告诉你它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作者明喻或者暗喻了什么道理或者人性。这些都是需要你在搜寻作者的背景、经历、创作起因等资料时需要自己提炼的。

  这种写书评的方法,主要是用来给自己看的,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读一些费虚构类如社科类、情感分析类文学作品,书中作者明确给出了观点——要怎么做,并且会用大量的案例来描述这个观点。

  比如我写的《最后的告别》《如何在爱中修行》《输出力》《沟通的艺术》《焦虑性人格自救手册》《如何成为学霸》《请教机长》《习惯的力量》

  等书的书评,这类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会按照“现象+方法”的方式,来撰写全书。所以,在写书评的时候,可以提炼书中写到的一些案例,或者是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事情来思考这些观点和结论,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正好验证了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你尝试用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个情况所产生的问题。

  这种方法是很多写书评的人都会用的套路,是否写的精彩关键在于你写的案例是否融入了你的感情,是否能打动读者戳到痛点,是否能把读者带入你描述的这种情景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书中观点时不用全都提出,只需要写2-3个你认为最让你有感触的即可,

  有一种书,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撰写全书,从目录上即可看出作者提供的方法和步骤。

  比如《完全写作指南》,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指导性工具书,有明确的的步骤教你怎么写作。还有斋藤孝的《深阅读》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蔡澜的《年轻人自救指南》

  你都可以根据书中作者给出的步骤和方法,实践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阅读这样的书,可以跟着书中的步骤画出思维导图,更有利于看清楚作者的逻辑和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

  通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作为主线,在每一段故事中得出的一个观点,跟一本或多本书中的观点结合联系起来,有理有据,故事是完整并且带有启发性的,或批评或鼓励一种行为,最后用书中提到的观点来拔高故事背后的意义。

  比如我写的这篇:疫情启示: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杀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强大

  根据内容的推进,引出相应的书籍、可供学习参考的书籍。

  故事写的好,会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最后提到书中的观点,就会给人一种“这本书好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什么技能”、“这本书让我的认知和思想有一些不一样的提升”等。

  通过身边的故事,思考加联想,引出相关的一本或几本书中的观点,最后再推荐几本相关联的书。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让读者因故事引发共鸣,读者觉得自己也要提高XX的能力或者避免成为XX样的人,就想要去读这些书。

  推荐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虽然书中重点描述的是告诉你拿到一本书之后你该怎么阅读,但你可以从作者给出的“书分成几类和如何阅读不同类的书”引申出,“不同种类的书如何写书评”,这本书会教你一些重要不同的书的阅读的重点和阅读的方法,而你在按照这些方法读的过程中就会勾勒出一个写作时的大概轮廓,哪些是需要重点写的,哪些结论是引起你的共鸣的。运用一些读书的技巧阅读,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最后有逻辑和条理的落到纸上,这可以算是是一个推动自己成长的完整的闭环。

  换句话说,你写书评是给谁看的?

  如果你写给自己,那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只要能表达自己看书时的真情实感,等下次再重读的时候可以透过文章看到当时的心情和感想,就好。

  如果你想通过写书评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从而得到编辑的赏识,获得稿费,你需要一些技巧和套路来好好规划你的书评。有的编辑要求写书评,是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的,比如之前某APP开出6000元的稿费寻找拆书稿撰写者,或者某公众号一篇书评稿费3500元征稿,都在字数、格式、内容上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想了解深度写书评的方法,回复【深度书评】,即可获取《如何写深度书评》方法。

  读书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并且读、写都是可以依靠后天练习而步步提升的。先学会如何读一本书,再学会写的一些技巧和套路。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多多练习,我们差的还很远,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1)知乎 2)⾖瓣 3)公众号 4)头条号、百家号、简书等 5)⼩红书 6)抖⾳号、视频号 7)B站

  1)知乎

  内容形式:问答+视频(盐选专栏)

  内容定位:专业领域+知识分享

  写作⽅向:找到⾃⼰喜欢的领域,去回答这个领域内相关问题,或开设专栏,写⾃⼰擅

  ⻓领域的⽂章。

  赚钱⽅式:带货+品牌合作+盐选专栏付费。提⾼领域权重,开通后台⾃带的功能。

  2)⾖瓣

  内容形式:书评(⻓评+短评)+⾖瓣阅读

  内容定位:书评分享、读书记录成就

  写作⽅向:找⾃⼰喜欢的书,去标记,写笔记,写⻓评

  赚钱⽅式:写书评——被编辑看到——约稿——⻓期合作——领稿费(成为⾖瓣签约作者)

  3)公众号

  内容形式:图⽂

  内容定位:评论⽂章、情感故事

  写作⽅向:标题+开头+故事案例+结尾升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赚钱⽅式:投稿稿费+平台创作激励。在公众号上可以给⼤号投稿,赚取稿费(要写对应

  账号⻛格相似的⽂章);开⾃⼰的账号,可以后台开通接⼴告任务,500粉丝;可以直接嵌入带货卡页。

  4)头条号、百家号 、简书

  内容形式:微头条+⽂章+付费专栏

  内容定位:专业领域+知识分享

  写作⽅向:找到⾃⼰喜欢的领域,去回答这个领域内相关问题,或开设专栏,写⾃⼰擅

  ⻓领域的⽂章。赚钱⽅式:平台创作激励。领域认证,写同⼀领域的内容,提⾼权重,追热点,获取流

  量曝光。简书可以写付费专栏,开头付费阅读(⼀般是⼩说)。

  5)⼩红书

  内容形式:笔记+视频

  内容定位:专业领域+知识分享

  写作⽅向:挑选⼀个⾃⼰喜欢的领域,分享⼲货内容,笔记要精炼,封⾯图要漂亮,热

  搜关键词和话题要添加

  赚钱⽅式:接⼴告+卖货。前期可以跟商家沟通免费试⽤,写试⽤体验笔记,后期粉丝增

  多可以谈合作单条笔记费⽤和成交量提成。可以做⾃⼰的内容,开通购物⻋卖货。

  6)抖⾳号、视频号

  内容形式:短视频

  内容定位:情景剧/好玩有趣+直播

  写作⽅向:5秒定律,刷视频是⼀个快速⾏为,前5秒就能决定⽤户是否继续看下去。内

  容需要有冲突、需要引起争议或者好玩、有趣。

  赚钱方式:接⼴告+直播打赏+卖货。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7)B站

  内容形式:长视频

  内容定位:知识分享+有趣好玩

  写作⽅向:有趣好玩,能获得⼲货知识的内容会受欢迎。

  赚钱⽅式:平台创作激励+⼴告收益

  以上只是我列举出来的部分平台。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和受众,尽量选一个或2个平台集中花精力花时间去做。

  更多内容请关注【爱啃骨头的猫咪】公众号/知乎号。

  来源首发:豆瓣。

  经常有国内学习历史学专业的同学大部分是研究生,以及在欧美攻读历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同学私信问我:如何为一本专业的历史书籍写一篇书评(或者分析文章)?楼上的答主已经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里也想根据个人经验写一些干货来补充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的历史学研究生课程经常让学生写这类分析文章,我国现在也有这个趋势,因此这个话题很有讨论的必要。以下所有内容都是个人经验,并不适合所有人,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进行调整。

  这个回答的目的是大致给出一个模板,举的例子偏重于世界史,现代中国学者编写的中国史书籍也大致可以遵循这个规律(古代史另算),另外,书评万变不离其宗的两个核心元素,一个是归纳总结内容,另外一个是批判(从史学的角度分析优缺点)。由于后者涉及读者个人背景、学术水平(对同类型的作品的熟悉度), 因此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答主会将重点放在第一个部分。

  历史学生的重点任务定总结指定阅读材料的方法(method)、论点(arguments)和独创性或开创性意义 (significance)。步骤如下:

  1. 找出并归纳总结论点。论点的数量和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应该尝试准确识别和总结阅读书籍的主要论点和/或中心论点。有时核心论点会在书的前沿或导论里,有作者直接说明。有的作者喜欢在书中间的某一章说明。还有的作者是以各章的分论点为构架在最后一章的结论里总结出论点。在遇到这些论点的时候,无论是做记号还是记笔记, 都应该将页码清晰的标识出来,方便后面写评论(如果是电子书的话,可以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核心论点和分论点)。

  2. 考虑史料来源和史学方法(method) 书的作者使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或证据 (primary sources)? 哪些二手研究著作(secondary sources)? 书中使用什么史学理论或者解释框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还是后现代史学理论?定性分析(着眼于不同的一手与二手史料文本,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得出结论)还是定量分析(运用经济学牙山统计学知识,汇总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得出结论?着眼于政治史、社会史还是文化史?作者在哪里(如果有的话)明确讨论了她/他的史学方法论(不一定每个作者都会专门说明)。例如,美国左翼劳工史学家大卫.罗迪格在其《白人的工资》一书中,提到自己的作品根植于“新劳工史的广泛传统”之上,并且受到新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分析方法的影响。通过在书的开篇引用卡尔·马克思的话,环境史学家威廉克罗农明确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史观。

  2. 识别书中的概念(concept) 和术语(term)。 弄清与书中所使用的历史方法相关的一些关键术语或分析概念是什么? 根据作者的说法,这些术语或概念是什么意思? 并且标记出作者如何定义和使用它们的具体例子吗?这点对于学术书评至关重要,一些史学概念往往和论点源系统一题,或者就是为了解释论点而产生的。

  3. 跟踪更广泛的知识主题和史学发展。 这本书的历史研究和写作方法有何独特之处,尤其是与其同时代或之前时代同类型历史书籍的方法相比?例如,在分析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作品和第一代以及第二代的年鉴学派的学者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开创性(第三代年鉴学派将历史学和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心态史研究,如勒高夫)以及在就有学派的基础上的创新性(例如相较于第二代学者布罗代尔注重历史”长时段”的描写,第三代学者如拉杜里倾向于研究区域性小范围的历史)。

  受早期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早期劳工史的研究对象是白人男性工会领导人以及在这些人领导下的政治斗争与抗议行动。由EP. 汤普森在60年代领导的新劳史的写作则是根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受当时”由下而上”的史学风潮影响,汤普森的劳工史不在重点关注工会领导人物,而是普通工人、目不识丁的农民、工伤致残者等工厂中的弱势群体。并且突破了传统马克思史学的经济决定论,通过研究文化和社会来揭露工人运动背后的起因,比如工农生活习惯的改变、工厂工时纪律的增强等等来解释所谓粮食暴动,工厂罢工等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汤普森被叫做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新劳工史的另一大特点是展示普通工人个体如何参与进历史的长河中,即“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主旨是告诉读者这些劳工不只是被动的人寿资本主义剥削,也不是工会领导和资本家操纵的提线木偶。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捍卫自己的习俗和传统来抵制剥削,尽管这些努力大部分失败了。

  以上两例是同一个历史类型的纵向比较。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派间的横向比较,比如年鉴学派在研究西方封建制度时,提供了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对于封建社会的定义不同的解释框架,他们不再把封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的生产方式,而认为封建社会是一种“整体的社会环境”,封建社会的统治与依附、富贵与贫穷皆具有紧密的联系(笫一代费弗尔)。并且年鉴学派对于资本主义的概念也有异于马克思主义:只谈论贸易与流通,不论劳动与生产(布罗代尔)。当然,除了差你之外,相似之处也是可以讨论的,比如年鉴,学派和马克思主义都注重对经济和文化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

  4. 情境化。 所讨论的作品与其产生的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之间是否存在任何关系? 这些“背景”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作者的个人与家庭背景; 他们所处的制度环境; 他们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更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事件或趋势的影响,作者所处的阵营(左派还是右派?极左、温左还是极右、温右? 抑或是中间偏左或中间偏右等等,适用于所有国家,通常可以通过作者所引用支持自己论点和批评以往论点的史料进行判断)。比如早期的共产党员背景如何影响米歇尔·福柯写作《规训与惩罚》?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失望,如何促使意大利微观历史写作的形成?左翼和右翼劳工史学家写作方法的不同等等(前者注重描写普通个人作为”历史演员”的过程,后者则侧重于描写工厂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精英来领导工人进行改革,即社团主义)。更详细的情境化可能还需要一些额外的研究和阅读,比如作者的传记,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等等。

  5. 最后,综合以上所有提出实质性批判:本书的意义、优缺点、以及未来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常是这本书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好的)。

  6. 后记:学术性书评(非商业性)不光是为了总结书的内容,同时也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历史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同学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史学观念,无论它看上去多么的不成熟。学术性书评也注定作者应该更加关注于史学问题,而不是自身好恶问题。因此,评论中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句子:“整本书缺乏逻辑性,因为他是右派/左派写的。” 相反,你可以从史学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作者过分强调了资本家帮助塑造美国商品社会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底层劳工所做出的努力”。此外,像“这本书晦涩难懂,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这本书太枯燥了,应该有更多的地图和图表。”也不应该出现在学术性书评中,因为你读的这本书已经完成,你无法在这些方面对他进行改变。总而言之,应该关注于一本历史书的主旨、论点、方法以及开创性贡献等等。一篇书评不应该过长,但也不能过多的,因为要涵盖上述三个要素( 当然,各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美国的书评通常在700-1000字左右,你可以适当引用作者的原话,当你认为他很有直接引用价值的时候,但不要饮用过多,更不能直接大段大段引用。这会让读者引起视觉反感,也降低了文章的学术性。你可以把作者的观点用你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当然也需要你标注来源,这也是一个锻炼总结归纳能力的办法。最后一个好的书评,同样能够体现作者的知识储备量,因此大量的阅读是重中之重,只有当你有了足够的输入之后才能进行知识产出。多多撰写学术性书评,对于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上一篇:中国男篮蓝队战亚洲杯 腾讯体育全程视频直播
下一篇:「10分钟参透大小球」系列之二:如何读懂大小球盘面的真实含义(by 王十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